控制话题,掌握主动控制话题,掌握主动A:“你是80后吧?”
B:“是。”
A:“老家是山东的?”
B:“是。”
A:“是本科毕业吧?”
B:“是。”
A:“你工作挺顺利吧?”
B:“是。”
也许大家看这样一段对话不明白用意所在,实则大有玄机。
当B连续回答了三个“是”的时候,在情绪上就默认自己已经和对方是站在同一战线上了,基于这样的情绪,B在接收A的第四个问题的时候,他的大脑基本上停止思考了,他根本不会再去思考问题了,只会习惯性地说“是”。
谁控制了话题,谁就有主动权。
在职场中这种例子很多,设想一下,某一个清晨,一位同事走入你的办公室,说:“我们一起聊一下这个项目的操作细节吧!”
于是你把手头的计划推开,然后进入他的话题,不知不觉一上午过去了,更可怕的是,你发现明明是半小时能聊完的话题,却浪费了整个上午的时光。
你感慨时间越来越不够用,感觉沟通成本越来越高。
实际上,这完全是话题没有控制好。应该在沟通前,就问清楚对方,沟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把所有的问题写到纸上。
讨论前,给自己一点时间,整理自己的思路,并做好书面整理。
讨论的时候,陈述自己的观点。
还要注意在讨论过程中,把远离主题的话题及时拉回到主题上来。
对于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搁置。
对于已经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
最后约定下一次的沟通时间。
这样你就不会让自己的时间莫名其妙地被打劫。
如果遇到矛盾或者纠纷,你依然要具备控制话题的能力。
具体怎么做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高低与身体重心高度成正比,重心越高,越容易情绪高涨。因此,站着沟通往往比坐着沟通更容易产生冲突,而座位越低则发脾气的可能性越小。不妨在办公室里准备好沙发,让对方一坐就陷进去,最好起来时还会觉得费力。当对方身体极度放松时,语言也就没那么强硬了。
当对方指责你的时候,你只要做一个动作,就会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拿出你的笔记本,开始记录。当然,记录的时候,你可以点头表示已经落实到书面文字上了,但点头并不表示你同意对方的观点。
最后,由你来梳理谈话内容,你可以说:“为了使我理解准确,我和您再确认一下。您刚才的意思有以下七点:第一点是……第二点是……您认为我理解得对吗?”
当你说的时候,对方就会反过来专心听你重复他的话,并重新审视自己思路的错误或遗漏之处,进而平静下来。
滔滔不绝的人未必是真会说话的人,围绕目标说话的人,才有机警之心。说话也要讲究效率。别人说20句话才搞定的事,你说10句能达到效果,才叫真会说话。
生活中太多的时候,都需要控制话题。要规划一下,重视自己的表达,以最少的话表达最想要的效果。
当你的朋友来找你抱怨的时候,他不停地诉苦,你要选择无奈地听吗?
只要你听,他就会永远说不完。
适当的时候,问一句:“既然这样,我们做点什么,改变这一切呢?”
迫使对方沉默,迫使对方也进入一个冷静的理性的状态。
而且,这样做的好处是,你没有替对方作任何决定,而是激发他来自我思考人生,并为自己的人生负起应该担当的责任。
我们不但要应对别人说出来的话题,而且还要提醒自己不要做一个无聊话题的发起者。
例如,你看到同事的表情很兴奋,就忍不住问一句:“为什么心情这么好呀?”
对方很愿意和你分享他的经历,他开始聊起昨天晚上的经历,滔滔不绝……你不好意思打断,一小时过去了,你发现自己今天该做的工作都还没有开始。
控制话题,不随意发问,是对自己,同样也是对他人时间的尊重。应对矛盾的时候,我们要让对方坐下来,工作沟通则最好站着处理。工作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你去找同事商量一件事情的时候,他说:“稍等一下,你先坐一下吧。”
你会听他的话,坐下来,然后等着和他沟通吗?
其实你不妨说:“不坐了,没事,我站着等你一会儿,我今天谈的事情,就耽误你三分钟的时间。”
当你形成一个站着说话的习惯的时候,你会发现沟通效率高了好多。
对于销售人员来说更是如此,控制不了话题的销售人员不是好销售人员。
从话术的角度来说,销售的过程就是控制话题,改变事态发展形势的过程。
不要轻易地被顾客的问题所控制,也不要总是顺着客户的思路走。
例如,走进手机卖场的时候,一名潜在顾客问:“这款手机待机时间有多长?”
如果你说:“待机时间两到三天没问题。”
那么他觉得这款手机很一般,可能会说:“好的,那我再去别的地方看看。”
应该抓住和潜在顾客交流的机会,用语言勾住对方。因为走进卖场是顾客给你的第一次机会,顾客发问,就等于给了你第二次机会。
你可以这样说:“您问的问题是很多人买手机都问的问题,大家关心手机待机时间的长短,根本的目的在于希望给自己省事。一般人认为选择待机时间长的手机,长时间不用充电,能节约时间。但是,待机时间再长,也不能保证永远有电,不影响使用,如果关键时刻没电了,照样很误事。所以,想让自己使用得更顺利,不但要看待机时间有多长,更关键的是看充电时间有多长。给您推荐的这款手机的特点就是电池好,充电时间非常短,没电了,短时间充满电,又可以正常使用了,是不是非常符合您的需求呢?”
这样说,在回答潜在顾客提出的待机问题的时候,成功地灌输了你的思想给他。哪怕他听完,还是没有动心,而是离开了你的柜台,去了下一家的柜台,你也不用担心,因为最大的可能是他问下一家手机店:“这款手机的充电时间有多长?”
也就是说,你成功地将话题控制到自己的优势上,顾客会按照你的思路走下去,也让你尽量控制了这个销售过程中自己所能掌握的环节。
平时和朋友谈话也是如此,如果有一些朋友渴望和你聊一些旅游话题,但是有人聊起了一个你从没去过的旅游地。
别人津津有味地谈论当地的美食、奇特的景观,你对此感到陌生,但你也想参与这个话题,心里很着急,怎么办呢?不妨开始尝试控制话题,毕竟闲聊没有固定话题,谈论的中心是旅游,并不局限于某个具体地点。
你可以保持微笑,而且要尽量找一些相关的话题。
例如,朋友说:“贵州的山水真是太美了!”
你可以这样接话:“是的,当空气污染不重的时候,整个风景都是纯净的。我去丽江的时候,看到的丽江的天空也是大片纯净的蓝色。”
抛出类似的话题,就能享受其乐融融的交谈范围。没有任何话题是你接不住的,甚至聊起不同地方的人的饮食口味的差别,或者长途旅行注意事项,都能随时引起新一轮的讨论热潮。
超越他的想象,瞬间hold住老板前段时间,我将读者反馈的意见整理了一下,发现有很多读者问了同一个问题:感觉自己工作努力,却不被老板关注。
我的下属也开始管理人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件越级汇报的事情,一名新来的业务员找到我,向我汇报了她工作两个月以来的感受,以及我的下属对她的忽视。
小女孩说得很诚恳,我虽然不喜欢这种越级汇报,可是正赶上我和下属一起吃饭,顺便就和他聊了一会儿,问他为什么对新来的这个女孩不看好。下属很坦然地说:“她的确是个很努力的女孩,但是在工作上,她头脑简单,缺乏想法,做的工作虽然很多,但都是比较简单且重复的内容。我不重视她,是有一定原因的,她除了努力一点之外,没什么地方是特别优秀的。”
我这位下属精明能干,条理清楚。正是用人之时,他相当于我的左膀右臂。听完他汇报的情况,我毫不犹豫地站在了下属的一边,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位有苦劳、没功劳的小女孩,只能让她逐渐适应,慢慢成长。
每一个职场人都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努力不等于业绩,如果让公司高层得到“头脑简单,缺乏想法”的印象,那么情况就麻烦了。老板不是老师,他没有时间做员工的辅导员,他只能让具有不同能力的人去做与之相匹配的事情,久而久之,越不被重视的员工,得到的欣赏和关注就越少,越适合做简单工作的人,越会长期接受此类工作。
如果想避免不被重视,要利用和领导在一起的时机,聪明地表达自己。
正因如此,很多人削尖了脑袋搏出位,恨不能趁一个时机,就与老板称兄道弟。
这种行为本身,没有道德上的对错,职场中,老板的关注的确是一种资源。员工得到老板的关注和满意,才有长远的发展。
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抓住每一个和老板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靠话术瞬间hold住你的老板。要争取做到你说出来的话,超越了老板原来的期望值。
我以前的一位老领导,非常平易近人,在我们几个年轻的小伙子面前也不摆架子。有一次,我们陪他出差。闲聊的时候,他主动提起了他近期的烦心事。原来,老领导的儿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他的儿子自由恋爱,找了个女朋友,女方家庭条件很贫困,令老领导不满意。于是,他就问我们 “现在的年轻人都想找什么样儿的妻子”。
第一个谈想法的是小林,他毫不犹豫地说:“找老婆,当然要听父母的意见了,哪能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老领导听后,笑而不语。
第二个谈想法的是小耿,他很正直,也很大胆地说:“我觉得结婚这件事,也不能完全让父母做主,毕竟是自己的一生幸福,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们这个年代的人都叛逆,领导您只要多和孩子沟通,一定能达成共识的。”老领导也笑了一下,没有说话。
第三个谈想法的是我,我说:“大部分情况下,现在年轻人找女朋友看三个方面,第一看价值观是否相同,如果能对一件事情看法一致,将来生活没有很大摩擦;第二看性格,有人喜欢性格互补,有人喜欢性格相近;第三看对方是否有打拼的能力,大部分人不在乎对方家里已经有多少钱,而更在乎是否有‘经济头脑’,这对于两个人未来的打拼是十分必要的。”
听完我说的话,老领导一声没吭,显然,他已经进入了思考阶段。
此次出差,我们慢慢感受到老领导对我的关注多了,问我想法和征求意见的次数也多了。
能力来源于总结和反思,很多年后,我再去回想当年的对话时,感慨自己当时的幸运。
老领导身为领导,听多了恭维话,小林的迎合对于老领导没有价值。领导都50岁了,经历了风风雨雨,过的桥比我们几个年轻人走的路都多。小耿讲的“大道理”,对于老领导而言更是小儿科。道理上的说辞,是老领导早已不屑一顾的伎俩。
其实,他就想知道我们这些年轻人在想什么。恰好,我的回答让他知道了部分当代年轻人在择偶方面选择的一些理由,也让他觉得看似不靠谱的年轻人,其实也有自己内心的判断。当然,最有利于我的是他感觉我对一个问题的思考比较全面,想问题全面才能提供多样性的回答。
找准脉,对症下药,瞬间hold住老板,只要你懂得老板要什么,就一点也不难。
再给大家举一个职场的例子:
你的领导提出了一个想法,让大家讨论,比如要在某城市大量地投放某个产品的广告,刺激购买,开会讨论是否具有可行性。
设想第一个回答,可能有人会说:“大量投放广告,资金投入太高,有运营风险。”
设想第二个回答,可能有人会说:“广告对人们的刺激巨大,值得尝试。”
再设想第三个回答,可能有人会说:“投放广告关键是要看产品以往是否在大众中形成一定的认知。”
第一个和第二个回答,我们明显感觉力道不足,第三个回答超越了前两个回答一大步。
什么原因呢?
因为它攻入了领导的内心,领导要求大家对一个想法进行讨论,就是希望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提供观点。俗话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他想要的就是从各个角度收集信息。
第一个和第二个回答错在角度选取不独特,而且代替领导作了决策。
第三个回答角度独特,并且具备了一定思考的深度,没有把话说“死”,领导肯定还想接着往下听。
接下来,理想的回答方式是举出实例,例如这么说:“国内××品牌为了进军欧洲市场,在欧洲某城市投放了N条广告,但是整整一个月,销售额没有明显增长。因为欧洲人从来没有听过这个牌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关心这个产品对自己有什么用,这样,再多的活动砸下来,他们也不买。”
再接下来,可以提出针对本公司产品的方法和建议。
……
这样的回答会让你在平静的氛围中出尽风头。
会听对方,能拿住对方
会说话的人,一定会倾听。
从对方的话里,你能听到多少信息,决定了你是否有对应的信息传达过去,向对方展示自己与他的思路是如何的契合。
想想看,人们在生活中有多么的关注自我,我们讲一个和自己有关的故事,对不同的人可能讲上好几遍,也不会有丝毫的不耐烦。当然,再遇到陌生人的时候,还有可能把讲了八百遍的事情再拿出来说上一遍,照样不会感觉烦。
人们似乎永远都不会厌倦自己。
如此推论,当我们听人说话的时候,如果能够理解这一点,就应该让对方满足他的自我表达的欲望,当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是你需要让别人知道你在听,有时候,只要不时简单地发出“嗯”或“对”就可以了。
也许,只需要回应,你就能得到不错的印象,对方会觉得你在关注他。
同时,会听就能捕捉到对方的情绪,如果自己谈兴正浓时,而对方说的话越来越少,你就要从“听”转移到“看”,看一下对方是否出现了下面的动作:譬如看表、看手机、打哈欠、起身、翻书、整理衣服等动作。这些动作意味着对方已经疲惫于听你聊天了,此时,要把握好时机,不要滔滔不绝。此时的不说,是为了下一次更好地说。
如果对方是你的客户,你还要学会听更多,从他的谈话中,听到他大脑活动的规律,由此,你可能会拿下这位客户。
怎么听出大脑活动的规律呢?
给大家举个例子:
我和一些朋友一起吃饭,大家随意聊着天。
在这些随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听区分出两类人。
当我们说一件事的时候,由于大家状态随意,话题随时会被打断,被其他话题岔开。
此时,一部分人开始被新话题牵引,进入新的谈话内容。这部分人是感性的,容易被情绪感染。
还有另外的一部分人,总会追问:“怎么跑题了,刚才说的那件事,你还没说完,那是怎么个情况了?”提出类似这样问题的人,属于理性思维。
与擅长感性思维的人说话,可以用感性的故事、细节、情绪,打动他们。
与擅长理性思维的人说话,可以用理性的数据、逻辑、事实,说服他们。
遇到一位客户,观察细节,听他说话,判断他的思维方式,用相应的方式,也就是能引起他巨大认同感的说话方式来进攻,才能拿下他。
人的思维有偏向理性或者偏向感性两个方面,人的需求也非常多样,听对方说话,揣测他的思维方式,能找到最适合的应对他的方法。
大部分的领导对待下属,都是客观理性来看待的。毕竟领导是与下属有根本利益关系的人,下属在与领导沟通的时候必须多作权衡。事实上,领导都不喜欢耍小聪明的人,聪明的管理者最看重沟通的是效果!
陈总的单位招来了两名实习生。
两个大学生,一个灵活,一个呆板,同事们都倾向于和爱说话、心思活的小郑沟通,而憨实的小李只是每天本本分分做自己的工作,和大家交流得也比较少。
一次公司组织踏青,穿着运动装的陈总显示出自己经过锻炼的完美肌肉,令大家吃了一惊。小郑赶紧凑上前,对陈总说:“真没想到您这么注意锻炼,简直可以做健身教练了。”
陈总笑笑说:“以前比较注意锻炼,现在工作一忙,大周末就不去健身了,待在家里看看书,宅一整天,很少开车去健身房了。”
小郑说:“您这体形太棒了,短期不锻炼也没问题。”
踏青回来,大家因为小郑对陈总的态度太热情,对小郑开始有些冷淡,小郑也不以为意,她心想:“谁让自己最机灵,会说话,招人妒忌呢?”
陈总对小郑的态度没什么改变,但回来没几天,小李迅速转正了。
原来,有一天,陈总要下班的时候,小李敲开了他办公室的门,静静地放了三份材料给陈总,说:“这是附近的几个健身场所的情况,根据您的时间安排,看看有没有适合您的健身房。”
这让陈总对小李刮目相看,在陈总看来,只有真正给自己带来改变,让事情变得更好的员工才是值得留下的员工。
如果你能理性思考一下,如何做能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好的改变,那么,无论你怎么说,都不会错得太离谱。
会听的人,还要在适当的时候“看不见”“听不见”。
你想心平气和地说话,就不要让自己轻易地被别人干扰。
就拿办公室这个环境来说,这是一个不放松的环境,如果你走进办公室,发现周围的同事双眉紧锁,木讷茫然,会不会觉得这个气场对自己构成了一种暴力侵犯?很多人因为这个原因,感受到了坏情绪,特别不愿意去上班。
要学会对外界坏情绪无知无觉,一个人受到伤害,难免通过其表情,传递给别人一种消极、抑郁或焦虑的情绪,给其他人造成困扰和压力。如果你不幸遇到了这样的人,要想“他的脸色也不是冲着我来的”,视而不乱,就能保护好自己的情绪。
也不要在面对负面情况的时候,急于表达。例如,办公室中小张和小梁吵架,小梁在你面前想寻求同情,你听听即可,不要轻易地介入和评价。
因为当你发言之后,就可能意气用事与小张为敌。这样本不关你的事情,成了你的事情,其实完全没必要使自己与小张关系紧张。
重要的是,这样做没人说你勇敢、有智慧。
合上眼,关上你的心窗;闭上嘴,护好你的心门。
捕捉好的信息,自动屏蔽恶意的情绪,你就是真的会听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