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阅书云 > 历史小说 > 那些钱解决不了的事

那些钱解决不了的事

更新时间: 2025-05-24 06:18

1.我的创业经历1.我的创业经历二十岁的时候,我就第一次参与了创业的项目。这么看来我人生的商业起点还算挺早的。

当时在一个很普通的饭局上,有个朋友偶然说起正在做一个项目,需要找钱。出于给朋友帮忙的心态,我说那就帮着问问。其实当时我连“投资”这个概念都不是很清楚,就是有点儿一根筋,觉得朋友有需要就应该伸手帮一把,于是我决定帮他找投资人。

那是一个跟港口有关的项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最让我感谢的就是我的师傅。年近七十,不会用电脑,但他很认真地用铅笔在图纸上做标注,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哪里是港口,水深怎么测,停泊的水位深浅怎么规划,船舶的重量是多少,等等。每样东西都清晰到门外汉也能看明白。那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养成了一个习惯,在涉及某个领域投资的时候,一定会提前自学相关的知识。

这是我做的第一个项目,傻乎乎的不会谈条件,所以并没有赚到钱。但是很多时候,有前辈愿意“带着你玩”就是一笔财富。历时八个月的项目,在我的职业生涯里绝对超值,它增加了我的信心,让我明白,不管资历多浅,只要你肯坚持做一件事,一定会有收获。

《谢谢你纽约》海报

这一课才是我真正的“第一桶金”。

我参与做制片人的第一个电影项目是《中国合伙人》,一看剧本我就很喜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能有如此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人的吃苦耐劳和执着的拼劲,但是国内却还没有一部反映这种精神的电影。所以我决定参与它,不仅仅是从商业上进行考量,说得高大上些,也是在向一代人致敬。

2014年,我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从给别人打工到给自己打工,这是我人生中跨度很大的一步,或者说完全换了一种生活方式。简单地说,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大的支配权,但压力和责任也就更大,因为从此没有“单位”对我负责了,我自己成了“单位”,我不仅要为自己的生活奋斗,还要为整个团队的生活奋斗。

《谢谢你米兰》海报

创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当时的考量是:首先,虽然我已经做了几年的地产项目,这个领域的利润率等方面也都很好,但每天要在工地里“吃沙子”,弄得灰头土脸的,我这么爱美,要对这份事业坚持和热爱,臣妾实在是做不到。其次,王先生做地产很成功,我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超越他,我的小心机盘算着,想让他对我刮目相看,也不想让别人说闲话,这就必须要另辟蹊径,在其他领域做出些成绩。最后又因为《中国合伙人》算是比较成功的开始,所以我对自己说:那好,不如发展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专长,而且这也是我的老本行。

工作室第一个项目是“谢谢你”系列城市文化纪录片。做“谢谢你纽约”的缘起是《习惯就好》这本书。当时有朋友跟我说:“虽然你不是最好的作者,但你都做过《中国合伙人》了,那你一定是‘作者里最会拍片子的’,所以为什么不用视频去记录自己的生活呢?将所见所闻用视频呈现给读者不是更生动吗?”

很好的建议。如果说上海是我的出生之地,给了我“新鲜人”的成长经历,那么北京就算是我积累经验的地方,让我成为一个“社会人”,而纽约则是让我睁眼看世界的地方,我在此成为一名“国际人”。它是我的重生之地。

因为世博会的原因,我们拍的第二个城市是米兰。去米兰拍摄之前,第一次看景时,我一个人都不认识,我和同事真的是从两眼一抹黑开始,从认识一个朋友,到认识第二个朋友,再通过他们认识第三个朋友,就这样一步一步“磨”出的采访嘉宾。在这半个多月时间里,我们逐渐打开了局面,这也给了我一种新的自信,就是现在把我一个人扔在任何一个地方,我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所需的圈子建立好。

“谢谢你”系列的定位首先是文化纪录片,选择互联网平台作为切入口是因为网络减少了中间商,节约了时间成本。“谢谢你”也是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它用了新的表达方式——视频。也用了新的传播方式——网络。就好像三十年前中国没有一本时尚刊物,大部分都是《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也看不到什么广告,但是自从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这个行业发展到了今天如此的规模,还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谢谢你伦敦》海报

载体的变化还有利于提高信息普及的效率,如“怎样做一个蛋糕”,要写好几百字才能解释清楚如何搅拌鸡蛋,但是视频用几个镜头就能说明白了。所以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谢谢你”系列能成为一个成熟的高端作品,实现真正的信息视频化。时代永远是不断前进的,人也应该时刻跟上这个潮流。

《谢谢你巴黎》海报

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