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阅书云 > 历史小说 > 情绪勒索

情绪勒索

更新时间: 2025-05-24 02:34

你是情绪外露型还是情绪内敛型你是情绪外露型还是情绪内敛型我们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饥饿和瞌睡,我们的感官世界也有不同的深度和广度。至于情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度——无论是自己的情绪还是受别人情绪影响而引起的情绪。有些家庭的成员之间可能会彼此争吵,大喊大叫几分钟,但最终却以大笑收场。而有些家庭的成员可能就不会做出情感表达,并且也不太会表露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的情感平衡度,即我们冷静而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也不相同。情感平衡度有多种影响因素,包括我们的脾性、过去的经历和对幸福的理解力。小孩子累了饿了就会乱发脾气,而我们成人也是一样,只要有生理或心理上的压力,就会受到刺激,就会做出过度的反应。缺少睡眠也会改变我们的头脑,让人做出过度的反应(Walker and van der Helm 2009)。即便是在最佳的状态下,一旦情绪和情感记忆让人感觉超过了负荷度,同样也会大发脾气。

情绪外露型人和情绪内敛型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承受极限,对待同样的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人无法隐藏自己的情感而直接、完全地表达出来,但有的人则会隐忍、克制而冷淡,像是完全不为所动。这些表达方式都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情绪,但其本质却完全不同。如果你是个容易受刺激并且喜欢表达情绪的人,那你就属于情绪外露型的人;如果你发觉可以放下自己的感受,将所有烦恼都抛之脑后,那你就是情绪内敛型的人。

这两种应对事物的情绪反应随着时间流逝也在逐渐趋向完善。现在有成百上千项研究都致力于观察孩子们面对压力时的不同表现方式。也许你还能记得,你刚入学的时候是怎样面对压力的。如果你是那种在课堂和操场上都很活跃的人,那你可能就是情绪外露型的人。这种人很难将自己的情绪内敛,他们感觉到情绪超负荷的时候就会觉得恼怒,甚至变得好斗。但是,把情绪藏在心里的孩子同样也不好过。如果你是内敛型的孩子,你的问题可能都不会被老师和家长发现。你对当前的境况有情绪,负荷越大,越不开口,这种时候,人们只会认为你是因害羞而引起的。情绪内敛型的孩子通常不引人注意,直到他们表现出情绪失落或头痛、胃痉挛等症状时,人们才会关注到他们。即便到此时,成人也不是很清楚,孩子的这些症状其实与内心情绪相关。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

了解人的行为时,我们通常还要了解他的个性和教养。管理情绪反应的方式其实源于你所继承的特性,如脾性和遗传基因,以及你自己的习惯(Ochsner and Gross 2007)。通过你的父母亲应对压力和问题的方式,也是了解你的相应行为方式的途径之一。你遇到问题,父母告诉你的做法通常也决定了你应对压力和问题的方式。你所学到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主动表达还是藏在心里,也都是影响你行为的因素。知道你自己的独特风格,就可以学会怎样去完善它。除了哭泣、愤怒、躲避和沮丧,你总能找到更好的应对压力和问题的方式。

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