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阅书云 > 其他小说 > 怪诞经济学

怪诞经济学

更新时间: 2024-12-24 11:22

酒后驾车危险?酒后步行更危险!酒后驾车危险?酒后步行更危险!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酒后驾车的事故频繁发生,比清醒状态下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高出整整13倍,为此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减少甚至杜绝酒驾行为的发生。关于酒驾的危害,每个人都非常清楚,轻则撞到公共设施,赔钱了事,重则撞到其他人,一瞬间就有几条生命消逝,几个家庭短时间内家破人亡。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酒后驾车。调查显示,所有致人伤亡的车祸事件中,有30%的肇事者是酗酒的司机。尤其在深夜时分,更是酒驾车祸事故发生的高峰期,事故发生率高达近60%。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每行驶140英里就有1英里的路程是醉酒司机驾驶完成的,也就是说醉酒司机每年驾车行驶的路程约为210亿英里。

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在酒醉后还要自己开车呢?这大概是因为酒后驾车被交警查到的概率极小,据统计:每位酒驾司机每行驶大约40000千米才会被逮到一次。但是幸运之神不可能每次都光顾你,侥幸心理只会让你放松警惕,一旦碰到了那1/40000的概率,这就意味着,你的一生都将发生改变,甚至可能就到此结束了。

看到上面这些论述,你是否已经在心底暗暗做出决定,以后再也不酒驾了?喝醉之后宁愿步行回家?朋友们,我要告诉你们的是,酒后步行也不安全,有时候它甚至比酒驾更危险!

这个结论是美国经济学家从各种数据中统计得出的。这其实并不难理解,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有两名男子,约朋友相聚后,喝得酩酊大醉。酒醉后,二人结伴步行回家。行至某正在修路的路口时,没有注意到该设施还没完工,有两处都开着大口,下面是一个大坑,而且在两处坑口边仅有用砖块砌起的约20厘米高的防护。两处深坑都在马路旁的便道上,大约深有2米,坑底的四面和底部都是硬化的水泥。其中一人脚步踉跄,神志模糊,一不小心掉进了坑里,导致右胳膊脱臼,被困坑下。同伴也醉醺醺的,只能报警求助。接到报警后,公安民警和消防官兵先后赶到现场,下入坑内将其救出。

据伤者介绍,事发前几个朋友在一起喝了些酒,但是感觉自己很清醒,之后步行到了事发地点,没想到这种酒后劲特别大,他感觉有些醉意。当自己走到深坑旁时,压根没看见那么矮的防护栏,在跌倒的时候,控制不了身体,不慎坠入坑中,无法脱身。

一般情况下,有人走到这两处大坑时,应该不会发生危险,但就是因为伤者喝多了,行为不受控制,才造成了意外。

我们再来假设另外一个场景:你在家里举行了一个聚会,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来参加,他们的兴致极高,一不小心就喝大了。散场的时候,一个朋友跟你说,酒后驾车是件很危险的事情,正好我家离得也不远,我步行回家好了。你是不是觉得朋友这个决策非常明智?但有可能恰恰相反,如果你的朋友选择步行回家,因为喝醉了酒,很有可能脑子迷糊,找不到家,尤其天气不好的时候,风雨交加,再加上刚喝过酒,很有可能冻出毛病。所以说,如果你的朋友喝多了,一定不要让他步行回家,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你亲自把他送回家,如果不行的话,就给他叫一辆出租车。

从概率的角度来看,把酒后驾车和酒后步行的致死率做一个比较,不难发现酒后步行的致死率更高。美国经济学家给我们列出了一组数据,发生在城市里的所有酒驾交通事故中,大约有10%的事故比率是与人相撞,也就是说在100个喝醉了酒的肇事者中,就有大约10个人对其他人造成程度不同的伤害。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史蒂芬·列维特教授和《纽约时报》记者史蒂芬·都伯纳指出,如果按照步行英里数来计算的话,酒后步行的死亡率是酒后驾车的8倍!酒后步行的危险系数可见一斑。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不要酒后驾车,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同样,为了预防势头凶猛的甲流疫情,应该去打一针预防甲流的疫苗,这也是人尽皆知的常识。但是经济学家提出了另一个观点:甲流疫苗尽量不要打,因为不注射甲流疫苗较之注射更为安全。下面不妨让我们听一听经济学家们怎么说。

根据我国官方发布的数据,2009年全年因感染甲流而死亡的病例仅为一百八十几例,然而在完成接种的两千六百多万人群中,已经有四名接种者死亡。从这两个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因甲流疫情死亡的概率极小,微乎其微,而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而死亡的概率相比之下就大了许多。

经济学家认为,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声称“在一万个接种疫苗的人当中,只会有一人出现排斥反应”,并一再做出保证,以证实甲流疫苗的安全性,但因接种疫苗而死亡的概率仍旧远远高于得甲流而死亡的概率,民众实在担心万一自己“运气”大爆发,成了那“万里挑一”的不幸者。更何况即使接种了疫苗,也并不能确保百分之百的安全,说不定一不小心就“搭上了性命”,所以倒不如不打疫苗更稳妥一些。

详细介绍: